上海祭出大杀器,正式下场抢人,环沪城市恐遭波及
昨天在还没开始降温的时候,上海这边出了一个新闻,没怎么形成大的反应。但这个新闻对于上海和环沪区域比较敏感的人群,不啻于一个重磅炸弹。
消息是上海要支持“五大新城”建设招揽人才,打算试点在5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这个事情不算大,因为涉及到的人群是特定的,也即在上海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
但它的影响面是很大的,在过去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可以概括,那就是抢人!
抢的不是一般人,是人才。
抢人大战今年可能消息不算多,但在去年,但凡稍微看下新闻,肯定知道基本上隔三差五就这里抢人那里抢人的事情。
抢的都不是一般人,都是人才。
人才是什么,人才是生产力,人才也是消费力。
有了人才,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房子也就能消化掉了。
城市发展能不蒸蒸日上吗?
所以,二十一世纪,科技和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
各个城市抢人的逻辑也在这里。
然后我们在回到这个新闻上,这个消息的本质就是,开放上海五大新城抢人的权利!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在抢人这档子事上,上海也没落后,毕竟深圳这丫抢的太凶的,总不能我养肥的人才被别人截胡了。
所以去年9月的时候,上海出了一个政策,针对6所985高校(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应届本硕毕业生放开直接落户。
范围比较小,只有6个学校。这只能算牛刀小试。
但这一次政策的对象,是上海所有高校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
数量有多少呢,据统计,2020年,上海招收研究生的高校有29家。
而2020年上海高校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约为4.9万人。
再加上此前北大清华的本硕应届研究生,妥妥的超过5万人的规模。
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是每年都在生产的!
5万人当然不会全部留下来,但哪怕只有半数的人选择落户上海,带来的利好也是够够的。
毕竟是经过筛选后的人群,未来的生产力和消费力都不可估量。
虽然拿到的只是“沪C”户口(6大高校不局限),但哪怕是上海核心区域以外的卫星城,都是别人挤破脑袋都进不去的。
一旦在上海站稳脚跟,徐图后进就不是问题。
而五大新城,将成为上海外围的全新增长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上海似乎投入的精力和资源都比较有限。现在一看,这哪是在努力推进一体化,分明是在“开疆拓地,裂土而王”。上海心里始终有着自己的算盘。
这消息对5大新城无疑是大利好,但对环沪城市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开心了。
以往依托上海的外溢效应(主要是上海的门槛实在太高),环沪城市纷纷卖力招揽生意,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对地方上而言,是真想承接外溢,对开发商和中介而言,是真想靠卖房子好好赚一笔。
他们能够维系这套操作的基石是,上海若干年后真的会释放外溢,带来一波人口和发展的红利。
但现在,风向变了,五大新城都在嗷嗷待哺呢,谁要给你外溢啊。能够外溢的,都是在上海待不下去的,并不属于高素质人才序列。虽然蚊子肉也是肉,但对于地方上,肯定希望流出来的是高素质人才。毕竟环沪的房子也不算便宜,没点底子,都不好消受。
上海从溢出变成反吸,这一招可谓峰回路转。环沪的大戏还能不能唱下去,这就很难说了。
炒房客们到处在环沪炒高房价,然后等人(落不了户的人才们)接盘,人如果不来了,基本盘就稳不住了。
当年就因为上海大幅提高落户门槛,导致上海炒房客大肆“入侵”环沪城市。嘉兴的房价怎么起来的,恐怕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记忆犹新。这股力量有多强大,可想而知。
要知道,现在上海抢人还算客气的,现在只抢自己盘子里的,哪天真的一狠心,直接抢全国的人,那冲击力真的不可想象。
相关阅读
·颠覆销售套路,开启嘉兴楼市新纪元!第一个新政公证摇号盘来了!
2021/12/01- 2021/11/30
·老王问答No.83丨卖掉芳华苑加钱去置换东望金邸,想一步到位,可行吗?
2021/11/26- 2021/11/25
- 2021/11/24
·二手房“真房源”系统动真格的!官方摇号购房登记系统已就绪?
2021/11/23·老王问答No.82丨买830土拍的项目是不是会比现在便宜?
2021/11/19·喜大普奔,快速路三期动了!中环东路要接入快速路,高架下面还要走有轨电车
2021/11/18